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1_货币政策中名义锚的选择

货币政策制定者用 通货膨胀率、汇率、货币供给等名义量来锁定物价水平,这些名义量就是“名义锚”

名义锚的选择:

1.汇率。 与某个大国(称作核心国)货币固定汇率,本币贬值=>紧缩货币,本币升值=>扩张货币

   优点:

       a.只要大国经济稳定(如利率),本国经济也稳定

       b.汇率简单明确,易为公众理解

       c.新兴市场国家自己比较缺乏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,可以通过固定汇率,将这件事“委托”给大国央行

       d.促进本国经济和大国经济的融合

   缺点:

       a.一旦大国发生大事件,本国经济就受牵连。如德国统一时的通胀压力使英国遭受了巨大考验

       b.制定独立货币政策的权力丧失

       c.如果采用“货币局”(彻底的固定汇率 )政策或者采用外国货币作为本国货币,还会使央行丧失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能力(因为自己印的货币不能流通,或者刚印好就被换成了美元)

2.货币总量

  优点:

    1.独立货币政策

    2.货币总量数据易于测得

    3.央行意图比较公开,利于稳定预期

  缺点:

    货币总量 和 目标变量之间的联系可能很微弱,中介目标失去了传导能力

3.通货膨胀

  优点:

     1.使决策者充分关注本国具体事务

     2.易于为公众理解,高度透明,稳定预期

     3.膨胀目标可以契约化 => 央行可以顶住政府压力,也更易于为公众监督

4.名义GDP

    宣布GDP指标 => 政治上很危险

5.不使用明确的名义锚,伺机而动(如美联储)

  优点:

     不僵化

  缺点:

     1.缺少透明度,影响稳定预期

     2.政策不明确,领袖能力起关键作用(格林斯潘)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