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n Jian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5_B_对账

1.在会计期末核对账目 2.核对哪些?    a. 账证核对。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。    b. 账账核对。      I.总分类账试算       II.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核对,尤其是现金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。      III.总分类账与明细账核对    c. 账实核对。就是将账簿记录与财物的实际数目/质量核对,即 财产清查,又称“盘点”     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5_A_账项调整以合理地计算收入和费用

1.收入、费用、利润,应该定期计算,这样才能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。一个周期就是一个 会计期间 2.假设会计期间为自然月。现在的问题是,假如3月份赊购了一批原材料,还没付钱(1000元)。那这1000元算不算3月份的费用? 对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采用    a. 实收实付制,3月份没付这笔钱,因此认为这个费用不算3月份的。这样记账,非常简单    b. 应收应付制,虽然3月份没付这笔钱,但3月份已经获得了应得的产品,因此这1000块应为本月费用。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本月的经济业务状况。 3.我国一般都采用 应收应付制。因此,上文所说的1000元,除了在赊购时借计“应付款账户”,还应该在3月底借计某个费用账户(如“管理费用账户”,同时贷计“应付款账户”),到实际付款时再贷记该账户。3月底借计费用账户,就叫做 账项调整 4.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账项调整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4_账簿分类、记账、试算

账簿分为三类:    1. 日记账,即一个科目的流水账,如(现金账户)      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,罗森午餐,支出,10元,凭证:罗森超市小票    2. 明细分类账,就是小科目的明细账。如以下两个账簿:       (现金账户-小c,现余额为 借方1000)          某年某月某日,贷款给小c,借方0,贷方500,余额:借500         (现金账户-小s,现余额为 借方1000)          某年某月某日,向小s借钱,借方1000,贷方500,余额:借1500          3. 总分类账,就是将同一个大科目下的小科目帐簿合并成一张,比如将上面两个现金账户合并成一个 现金账户总账。          某年某月某日,贷款,借方0,贷方500,余额 借500           某年某月某日,借钱,借方1000,贷方500,余额 借1500 记账时的注意事项:    1.记账要及时。比如拿到小c的借据后要立即入账    2.日记账要日清月结:如日终时要结算出现金余额,并与库存余额核对    3.对于总账和明细账,在每个月的月初要指明  期初余额,期末要结计出 本期发生额 和 期末余额    4.总账要和明细账平行(同时)登记。拿到小c的借据后,要同时记 现金总账 和 小c明细账 账记得对不对? 要检验。检验办法就是汇总各个账户的金额,然后用“借贷必相等”来验证。这就叫 试算。 用于验证的规则有:    1.各账户的 期初余额 汇总后,借贷相等 …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4_账簿分类、记账、试算 Read More »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2_B_借贷记账法、复式记账

账户的变动有增、有减,增的好记,那减的怎么办?用负号吗? 不。一般是把一个账户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记增,一部分记减 每个账户分为两方,一为“借方”,一为“贷方”。有的账户把“增”记在借方,有的记在贷方。具体规则为: 1.资产类和费用类的账户,借方记增,贷方记减 2.负债类、所有者权益类、收入类账户,借方记减,贷方记增 可以这样来记:   资产 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收入 – 费用        即   资产 + 费用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收入 上式中,在等式的左边的,借方记增 ; 等式右边的,借方记减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另外,从会计等式可以看出,一个账户变动必然要引起其他某个或多个对应账户跟着变动,如 支付员工1000元现钞 就会引起现金账户减少1000元,同时负债账户减少1000元,因此记账的时候,几个相关的账户都要记录。这就是 复式记账。复式记账基于借贷记账法。 复式记账的特点是: 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 如“支付员工1000元现钞”,现金账户的 贷方发生 1000元变动,同时负债账户的 借方也发生 1000元变动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2_A_会计要素

会计要素 就是 会计记录的对象 六大会计要素    1.资产,如银行存款、现金、存货、固定资产、应收款等    2.负债,如银行借款、应付款等    3.所有者权益。如投入资本、留存利润等    4.收入    5.费用    6.利润 = 收入-费用 会计等式    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   若考虑到会计期间,则在结账日:       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(收入 – 费用) 帐户    把各个要素细分为一些小条目,如 资产 分为 银行存款、现金等,每个小条目就是一个账户,如“现金账户”。记账时真正记录的就是这些账户金额的增减

《基础会计学》笔记_01_总论

《基础会计学》  瞿灿鑫,王珏 著,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会计人员 —–会计信息———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包括:    1.资产负债表    2.利润表    3.现金流量表

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8_理性预期理论(最后一篇)

AD-总需求曲线 AS-总供给曲线     央行如果想提高产出,就会使AD曲线向右移,由于AS曲线不动,新的交点就会导致更高的物价水平和更高的产出。    但是,如果民众知道央行的意图会怎么办?他们会想,央行想拉大产出,物价水平就会提高,那我们就会逼老板涨工资,让工资与物价一起涨。而工资上涨的后果就是企业成本增高,AS曲线就会左移,新的AS曲线与新的AD曲线相交之后,结局就是物价升高,而产出不变!    民众猜测到了央行的意图,这就叫“ 理性预期”。 理性预期理论的观点就是:由于公众的理性预期,积极干预的货币政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,或者完全失效,或者甚至起到反作用;不过,如果公众对货币政策完全感到意外,则货币政策仍将发挥作用。      如果公众的预期相当于央行的真实意图,也就是说AS左移的程度与AD右移的程度相匹配,那么货币政策就会完全失效,产出就会不变;如果公众的预期超过了央行的真实意图,AS左实的程度超越了AD右移的的程度,产出不但不会增长,反而还会减少– 这就是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   但是,另一些人觉得,由于长期劳工合同的影响,工资的涨速会低于物价的涨速,AS曲线虽然会左移,但移的程度终归要小一些。这样一来,虽然公众作出了理性预期,但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起效。 –这就是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  

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7_货币与通货膨胀

1.物价一次性上涨 不能 算通货膨胀,物价水平的持续快速上涨才叫 通货膨胀 2.货币主义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都同意:通货膨胀只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关   I.货币主义:不必细说   II.凯恩斯主义:      a.政府支出有上限、税收有下限,因此财政政策不可能让总需求曲线持续右移,因此不会导致物价持续上涨      b.石油减产提高了企业成本=>总供给曲线左移,但是如果货币供应不变,需求曲线就不会动=>所以,虽然短期内物价上涨了一下,但长期内总供给曲线又将回到原来的均衡点 3.高通胀 都是政府追求 高就业或低赤字的后果   I. 要让就业持续地保持在较高水平  => 要拉动总需求曲线持续向右移动 => 财政政策作用有限,只能让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 =>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  II.要弥补低赤字 => 印钞=>….

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6_货币政策与总产出

1.两大学派的优缺点   a.凯恩斯主义:探讨内部逻辑的白盒分析模型。认为货币政策总是通过利率影响投资、消费、净出口,从而影响产出     I.优点:比较具体,比较有逻辑     II.缺点:使用利率、消费投资等作为中介,但这些中介代表了所有吗?   b.货币主义:只顾“货币输入、产出输出”的黑盒统计模型。通过相关性的统计、时间序列分析等证明两者的困果关系     优缺点:与凯恩斯主义的优缺点恰好相反 2.折衷观点:从“货币政策”到“产出”的途径,除了名义利率,还有很多其他东西   a.实际利率。货币增长=>预期物价水平上涨=>实际利率水平下降=>固定资产投资、耐用品消费增加=>产出增加   b.汇率。货币增长=>实际利率下降=>本币贬值=>净出口增加=>产出增加   c.托宾的q理论。 货币增长=>公众支出增加=>股票市场增长=>股价上升=>企业扩大投资=>产出增加   d.财富效应。货币增长=>股市收益率增加=>公众财富增长=>消费增长=>产出增加   e.银行贷款。货币增长=>银行存款、准备金增加=>银行贷款增长=>企业投资增长=>产出增加   f.资产负债表。货币增长=>股价上升=>企业净值增长=>融资更容易=>投资增长=>产出增加

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5_总需求与总供给

   总需求/总供给 与物价水平的关系。总需求/总供给 为横坐标,物价水平为纵坐标 1.总需求曲线   a.货币主义学派观点      物价水平 * 总产出 = 流通速度 * 货币供应量。    等式右边被当作常量,因此 物价水平 与 总产出 成反比,物价水平下降 => 总需求增加,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         只有 货币供应量增加, 总需求曲线才会向右位移(同一物价水平上,总支出增加)   b.凯恩斯主义观点      总需求= 消费 + 计划投资 + 政府支出 + 净出口     物价水平下降 =>  实际货币供应量上升 =>利率下降 =>净出口、计划投资上升    因此,总需求曲线也应该是向下倾斜的。    不过,与货币主义学派不同的是,凯恩斯主义认为 政府支出、净出口、计划投资的变动也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位移   c.两种观点都承认“挤出效应”:政府支出增加,会导致净出口、消费、投资的减少。    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被其他方面的减少完全抵消,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它只能被部分抵消      2.总供给曲线 …

《货币金融学》笔记_25_总需求与总供给 Read More »